读书,本身不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吗?
文 | 樊成
偶然在社交平台看到一个话题——#读书如何提升幸福感#。我下意识的想法是:读书,本身不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吗?
前不久,某读书平台刚出了一份年度报告,我点开看了看自己这一年的年度总结,只有300多个小时,平均每天算下来也就阅读了一个小时,这让我如坐针毡:最近读书,确实有些懈怠了。要知道,我2021年度的这一数据,足足是2022年的两倍。数据是防止自欺欺人最好的良药,多读书,于是又成了我的新年目标之一。
黄庭坚说,士大夫三日不读书,则面目可憎。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不读书或许达不到面目可憎的地步,但是多读书,确实可以让一个人的眼神更加深邃、明朗,让一个人的精神更加充沛、蓬勃。如果有一天,实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做,或者有些事情暂时没法做成,那就不妨静下心来读书。
我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:如果一天中我既没有工作,也没有读书,就会感觉心里空落落的,但如果读了书,哪怕其他什么都没做,却不会有这种失落感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
古人说,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,我觉得这并非真因。我们也大可不必在读书前,就抱持这样的功利主义,恨不得翻开扉页,里面就夹着金叶子。读书,首先会让一个人获得安宁,然后会给人带来充实感。时至今日,我依然相信你所阅读的每一本有价值之书,无论是什么领域什么类型,将来总有一天会帮助到你。
很多人说,最好的读书时光是在学生时代,尤其是大学,课程相对没有那么繁重,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,而大学里读了多少书,读了什么书,也常常会成为人生的一个分水岭。但在我看来,读书并没有时间或场合之分,它是即时的,也是永恒的。
大学毕业之后,我曾辗转几个城市工作,其间最痛苦之事莫过于换租房子,甚至在同一座城市也要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不停地换房子。而每次搬家,都意味着一次取舍,而这当中,最令人心疼的莫过于书籍。虽然从经济意义上讲,一本书也就几十块、十来块,如果按照二手价格换算,更不值钱,但是书籍的价值,最不该在意的就是经济价值。
后来,在这种“颠沛流离”的生活中,我逐渐养成了读电子书的习惯,一开始是网友分享的PDF或word,后来是读书网站,再后来是读书APP,指尖早已在屏幕上游刃有余。我也逐渐发现了电子书的优点,比如查找某个人物、某句话,直接检索关键词便一目了然;再比如遇到一个生僻词汇,也可以随时选中,点击“查询”便可以看到它的百度百科。
当然,读书始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在现代社会,很多人的日常状态是“忙”,可似乎从没有“忙着读书”一说。快节奏的社会、智能手机、社交媒体,都在无形中切割着我们的时间,一天24小时,似乎很难抽取出来一段较为完整的时间去专门读书。
或许,读书完全不用这么刻意,也无需做一些所谓的读书计划,或者专门为其排出时间表来。只需要此时此刻,你没有十分要紧的事,就可以走进书房,或者拿起床头的书,哪怕是在玩着手机,点开读书APP,读就是了。
这也倒不是说,要像鲁迅一样,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,或者干脆把读书视作一种休息的方式。而是要让读书成为一种自然而然、由心而发的生活习惯,乐在其中,享受阅读。
爱读书、会读书的人,用世俗生活的标准去衡量,未必一定是幸福的。但或许,读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,它让我们真正理解什么叫做幸福,那就是追求内心的丰富与自在。而精神的富有,才是永恒的富有。
热点视频推荐
更多内容
4个字罚12万,一堂生动的文物保护课
不会写字的奶奶取不了钱,公共服务如何顾全老年人?
元旦小长假出游,年轻人的新“确定性”
文字:樊成
图片:新华网
朗诵:王茜
责编:王子墨
编辑:孙岱 张雪瑜 张永群